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工业机器人厂商中,销量排名**的厂商有八家来自于日本,从进口来源数据可以看出,2017年1-7月份,日本出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基本与2016年全年持平,随着发那科、安川等厂商的扩产,GGII认为,2017年日本出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6万台,达到历史峰值。
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成为**工业机器人市场,但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距离世界发达国家依然还有很大差距。2014年世界**大机器人供应国中,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显着低于韩国、日本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,机器人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,这也预示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具备十分广阔的提升空间。
目前,工业机器人在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主导,也受产业界看重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**认为,我国对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,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升,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,从长远看还能够节约成本。
自2013年起,中国已经连续5年蝉联**工业机器人市场,与此同时,外资厂商不断进驻中国市场,开始本土化布局。
中国国产机器人厂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,从2014-2017年出口数据看出,2016年中国出口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峰值,2017年出口表现平平,一方面说明中国本土市场是机器人厂商的主战场,内需较大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,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走出去依然面临挑战和困难,对于参与国际化竞争依然缺乏硬实力。
时下,我国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仅占约30%,且主要处于行业低端,机器人严重依赖进口。*介绍,我国工业机器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上。精密减速机、控制器、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,成本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%以上。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**国外同款机器人整体售价,这让国内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胜出。